三福▪齐家|家具品评,审美欣赏。
关于品评和家具品评的认识
△ 明·杜菫《玩古图》
中国素有审美品评的传统,臧否人物,千古风传。品人,如魏晋的《世说新语》,明代的《语林》,都是采集隽语卓行、轶事态度来品论人物。说物,无论诗、文、词、曲等文辞,抑或书法、绘画等艺术,品茗、饮酒、焚香、插花等生活情趣,都有涉及,都有著述,乃至相牛品鹤、品鉴金石、赏玩古董……
对一个人的谈吐、行为,或是诗词的辞藻、典故、意思,或是书画的笔墨,或是工艺品的材质、工艺等作出的解读,还属于观察、认识的层面,掌握一定的知识、技巧,往往就能得出。而人的品性、气质,诗词的境界,书画的格,工艺品的韵……对这些进行评品定格,方才步入品评的层次,属于一种“形而上”的认知,非具有一定的审美品评能力,难以掌握。
△ 《中国艺术文献丛刊:长物志•考槃余事》书影
在品评家具方面,古代典籍少有涉及,即便如《遵生八笺》《长物志》《闲情偶寄》等这类有一定篇幅内容去集中阐述家具的著述,也是间或寥寥数语,不成体系,让人难以适从。这种不适感的产生,一者在于品评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,仁智各见,难调众口;二来在于品评者和其他人之间存在的知识结构、审美水平的高低差别。
△ 王世襄先生旧照
品评家具,如果单从家具本身出发,既无参考,也不明确,有如盲人摸象。倘若采鉴诗文书画等门类的品评体系去阐述,则会自如许多,尤其是在明式文人家具方面,更是如此,这是因为它们的理念、手法等方面都有许多相通之处。最先做出这种尝试的是王世襄先生,他的《明式家具的“品”与“病”》,便是从中国传统的书画品评吸取灵感,从而建构起自己对明式家具的品评体系。
王世襄的“十六品”“八病”都说了什么?
△ 1980年《文物》第4期刊录了《明式家具的品》一文
《明式家具的“品”与“病”》一文,是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生涯上的一篇重要文献,在文中他首次阐述了明式家具的审美品评方法,并建立了一定的标准。这篇文章最早分为《明式家具的品》和《明式家具的病》两篇,曾分次发表在《文物》1980年的第4期和第6期,同年还在香港《美术家》上发表。1987年,两篇文章略经修改,合成《明式家具的“品”与“病”》一文,收于《锦灰堆:王世襄自选集》一卷。2007年,它又作为书中的附录二,收录于再版的《明式家具研究》。几经发表、修改、载录,足见作者对它的重视。
深入解读《明式家具的“品”与“病”》一文,从中领会王世襄先生的审美见识,对于我们品赏家具大有裨益。在文中,王世襄先生将明式家具的“好”分为“十六品”,“十六品”又分为五组,并举家具实例逐品进行解读说明:
第一组:本组包括“七品”,为简练、淳朴、厚拙、凝重、雄伟、圆浑、沉穆。本组侧重用材在造型上的表现,即从材料和造型的匹配关系去品评。简练朴素、静穆大方是明式家具的主要神态,七品所表述的正是这一主流。值得注意的是,各品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包容的,简练中或兼淳朴,淳朴中或具沉穆,只是在同一件家具中,各种品韵的表现有主有次,这就需要品评者去精准把握了。
△ 黄花梨素刀牙平头案(三福精制)
其中,简练品侧重于家具构件交代得干净利落,功能明确,不仅结构合理,而且造型优美,视觉上不单调,有余韵。
△ 黄花梨圆包圆霸王枨画桌(三福精制)
淳朴品的结构造型也简单合理,容易和简练品混淆,但相比简练,它更体现一种古质之美,尤其往往配合深色,表现一种沧桑古韵。
△ 花酸枝弦纹开光三弯如意足圆凳(三福精制)
厚拙品的构件用材显得厚重硕大,但上下比例合理,容易和雄伟混淆,但厚拙品一般是小中蕴大,规格上不如雄伟品。
△ 大红酸枝素身扇形南官帽椅(三福精制)
凝重品不强调用材、规格的大小,而在于整体舒展的结构(结构舒展,气韵则凝而不散),稳妥的空间布局(安稳,不动如山的感觉)。
△ 小叶紫檀精雕富贵牡丹包铜宝座(三福精制)
雄伟品的构件用材比较厚重,往往用来形容规格较大的家具,流露一种威严的气势,装饰上也富丽一些。
△ 大红酸枝素身鼓形圆桌(三福精制)
圆浑品多用于形容圆形的家具,比如圆墩、圆几,强调一种完整、囫囵、圆熟、浑成的感觉。
△ 小叶紫檀灵芝纹条桌(三福精制)
沉穆品表现的美,是不浮不躁,深沉而幽静的,一般而言,能入简练、淳朴、厚拙、凝重各品的家具,必然也兼具幽静的美,但只有当这种美略高一筹,才归为沉穆品。
第二组:本组包括秾华、文绮、妍秀三品。明式家具不乏精美而繁缛的雕刻花纹,本组侧重家具的装饰性,和第一组形成鲜明的对比。装饰方面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,从雕饰手法、纹饰内容、布局风格等出发比较容易辨识。
△ 大红酸枝福寿满堂月洞式架子床(三福精制)
其中,秾华品的家具一般规格较大,运用的雕饰手法比较多,纹饰花样也多,但在整体布局上,大面积的纹饰,注重匀称、规律而井然有序,呈现一种豪华秾丽,有富贵气象。
△ 小叶紫檀满雕荷花纹大画桌(三福精制)
文绮品的纹饰虽多,但偏文雅,不像秾华品那样富丽喧炽,雕饰手法相对统一,刀工圆浑而自然,不露锋芒。
△ 黄花梨双凤朝阳霸王枨半桌(三福精制)
妍秀品在家具用材上比较纤秀,比例匀称,装饰方面注重繁简对比的布局,线条优美,花纹生动,妍秀轻盈,给人一种妍而不媚、轻而不佻的感觉。
第三组:本组包括劲挺、柔婉两品。这两品侧重表述家具的线条美,一刚一柔,各臻其妙,但异曲同工,家具构件显得比较细,但这种细不是因为用料用得细,而是做得比较细,尤其是柔婉品,更是用大料做细工的典范。
△ 黄花梨素身直足独板宝座(三福精制)
其中,劲挺品的家具,线条的运用比较犀利有力,比如“剑脊棱”的突出使用,使家具显得峭拔精神。
△ 小叶紫檀裹腿做顶牙罗锅枨方桌(三福精制)
柔婉品给人的观感与劲挺品恰好相反,不惜剖割大料而做弯转弧度较大的细构件,线条柔和优美,但有一种弹性感。
第四组:本组包括空灵、玲珑两品。这两品侧重家具构件或纹饰的疏密、虚实关系,彼此有相似的观感,但成因不同,空灵品靠间架空间的处理得当而得,玲珑品则要求各个部位的透空雕刻,给人灵巧剔透的感觉。
△ 大红酸枝鱼门洞带双屉多宝格(三福精制)
其中,空灵品在于构件空间之间虚实呼应,疏密协调,恰到好处,显得格高神秀、超逸空灵。
△ 大叶紫檀螭龙纹衣架(三福精制)
玲珑品必然有高度而精美的雕饰,多采用高妙的透雕技巧,但在纹饰内容的选择上有讲究,不能俗气,不能选用细碎、彼此割裂的纹饰,布局上往往对称有致。
第五组:本组包括典雅、清新两品。这两品一重传承,一重创新,看似大相径庭,实则都要求超然脱俗才能入品。
△ 小叶紫檀如意云纹插肩榫画案
其中,典雅品是有所来历,但又能推陈出新,不会墨守成规,比如吸收其他艺术门类的一些装饰手法,用在家具上,既有传统,也新颖优美,两者做到合理的统一。
△ 大红酸枝丝雕柳莺图五斗柜(三福精制)
清新品是大胆创新,不落窠臼,悦目清新,但又不故弄新奇,矫揉造作,炫异矜奇。
以上便是王世襄先生用来形容好家具的“十六品”。相对于品,形容坏家具则有“八病”,分为繁琐、赘复、臃肿、滞郁、纤巧、悖谬、失位、俚俗。家具的某一病往往是某一品的反面,这点比较容易分别,但和它反面之品之外的品又仿佛有些相近,容易让人混淆。
其中,繁琐与赘复是简练的反面,繁琐病在结构繁多,纹饰拼凑,布局散乱,缺乏安排;赘复病在结构多,叠床架屋,且往往相互矛盾,相互倾轧,顾此失彼,这两种病注意不要和秾华相混。
臃肿是劲挺的反面,臃肿病家具的用材往往厚重,但病在上下比例不协调,难以舒展,气韵散乱,给人以蠢笨之感,注意不要和厚拙、凝重、雄伟相混。
滞郁是空灵的反面,病在于间架空间关系遮蔽过多,实大于虚,密不透风,注意不要与厚拙相混。
纤巧是淳朴、厚拙、凝重的反面,有时不惜剖割大料做细材,费工费料,但病在上下比例不协调,容易头重脚轻,弄巧成拙,纹饰安排也缺乏呼应,注意不要与构件较细的劲挺、柔婉相混。
悖谬和失位是清新的反面,每源于标新立异,逞怪炫奇。悖谬病在于抛弃传统,却采不合理的结构制式,似是而非。失位则病在构件的用法或位置不当,比如用简单细碎的纹饰来装饰大面积的空间。
俚俗是典雅的反面,一般是一些乡土制品,从造型和装饰来看显得土而怯,多属于“画虎不成反类犬”之类的家具,不同于淳朴、稚拙。
红木家具品赏的几个方面
品赏红木家具,大部分的人都还是用眼的。即便有王世襄先生的“品”“病”体系在前,有所引导,但要用心去品赏,从中厘分定品,还是比较困难而抽象的。用眼品赏家具,便是“所见即所得”。家具的造型样式、功能用途、木材性质、工艺手法等,只要我们调动感官就能有所认识,也适用于市面上大部分的红木家具。
造型方面,市场上的红木家具有仿古的,更有许多是当代新设计的。如果是仿古的,一般都有原款可供参照比对,看它调整改动了什么,再来看这种调整改动是否合理。如果是当代新设计的,就要去看它的造型应用的是哪些传统元素,以及元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。好的家具造型,不论是仿古调改的,还是重新设计的,都要求结构合理,纹饰统一而有所呼应、布局不散乱,间架空间的疏密、线条的曲直都能安排到位,才能有好的造型展现。
功用方面,家具本就是家居用器,要用得可靠,用得舒适。一件家具如果没有用途或不再拿来使用,那它要么是一件可观而不可用的文物收藏品,要么只是一件可以抛弃的多余之物。红木家具因其用材的珍贵,经久耐用应该是它起码的要求。当然,随家居环境改变,家具的功用也在发生改变。过去留传下来的一些家具形制,在今天已不堪其用,或只能调整改良,挪作他用。为迎合当代家居环境而新设计的家具,也不能一味标新立巧而忽视实用功能。看一件家具是否有用,需要掌握它的样式形制、结构、用材状况、体验感,并结合自己的家居环境去判断。
材质方面,木材是红木家具的载体,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价格。材质方面的问题很多,但说到底无非是用材的真假优劣:木材本身是否正是标牌或商家口中所说的那一种,是否掺杂别的材料而未做说明?是否掺杂白皮料?家具的用材规格与造型样式是否匹配,比例是否协调?家具的板面用材是独板还是拼板?家具用材在整体纹理、色泽上是否协调?材料的处理是否到位,是否会涨缝或变形,甚至开裂?……这些都是在用材上需要注意的大问题。再往细处说,木纹是否优美?颜色是否悦目?触感是否温润?……诸如此类的材质问题,都需要我们在欣赏家具时去加以辨识。
工艺方面,好料配好工,工料兼美是好家具应有的品质。过去的家具纯粹靠手工打造,工艺繁杂,周期漫长,现在虽然加入了机械,提高了效率,但手工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家具的工艺,重要的有榫卯、雕刻、打磨等几项:榫卯要求严丝合缝,精准无误,不歪斜,无翘角,这样才能保证家具的经久耐用;雕刻则要求刀工圆润,中间不能有阻涩,侧面看去,雕花有起伏层次,富有立体感,纹饰自然生动,有生命表现力;打磨要求平整和顺,线条流畅,手感无高低,腻滑温润,看家具本身的反光,平直而均匀……这些都是家具工艺的一些要求和欣赏技巧。
不是套话的后话
△ 元·倪瓒《安处斋图》
了解研究家具,最高的层次就是对其进行艺术批评和艺术欣赏。这也是真正站到一个文化高度,将家具的研究从器物整理上升为文化品读层面。因此,建立对家具的审美品评标准,从中厘定高低雅俗,对于我们真正剖析认识家具至关重要。在王世襄先生之前,家具的审美品评并无体系可循。自他建立“品”“病”论体系之后,在这方面已经可谓已打开了端口。但令人遗憾的是,他的这一重要创见和成果,在浮躁的市场中仍显孤微,鲜少能承其余绪,予以发扬的。
△ 明·佚名《枝头春意》
对家具进行审美品评很难,但并非全无途径。王世襄先生的办法是引入中国绘画的审美方式去定品与病,这是一条非常智慧而可取的途径。相比家具等工艺美术品而言,中国绘画在品评方面的建树无疑要丰盛许多。绘画里的一些构图、笔法,经传统文人的参与,也融入传统家具之中,两者是相互融通的。因此采鉴中国绘画的审美去建立中国传统家具的品评,看似迂回,实为捷径。
推而广之,中国绘画的一些审美则是仿照中国诗文的一些品评来建立的,比如清代黄钺撰写画论《二十四画品》,不仅在体例上仿照了唐代司空图的《二十四诗品》,在审美意趣、表述方法上与司空图也有共通之处。中国的诗文、书画、家具,大家都是同一种文化脉络的产物,彼此自然是可以相互诠释的,在审美上不乏相通的地方。认识到这一点,我们去建立完善家具的审美品评,所要做的就是将它汇入传统文化的主脉,去感知,去参照,去总结,去提炼。
当然,这一切都建立在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,以及传统家具的造型功用、材质工艺,乃至渊源历史、背景环境等认知理解的基础上。非目见耳闻、览读学习不能达致。
版权声明: 1.依据《服务条款》,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,版权归发布者(即注册用户)所有;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,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无商业获利行为,无版权纠纷。 2.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,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,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。该项服务免费,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。 名称:阿酷(北京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网络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,完全遵守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。如有侵权行为,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。 |